如果你在准备申请美国本科,却没听说过“背景提升”这四个字,那我简直要怀疑你是从火星来的。
最近这几年,“背景提升”、“活动规划”之类的词语已经成为了留学圈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由于在机构的宣传里,这几个字常常和“名校”、“藤校”之类的词汇绑定出现,因此无论家长还是学生,似乎都要做一些“背景提升”,否则就觉得不踏实。
然而现实是,作为留学乱圈里的一环,很多“背景提升”也难逃“水”与“坑”的魔咒。
活动难求的尴尬现状
要想了解今天的“背景提升”乱象,还要从欧美高校申请的核心要求说起。
在绝大多数欧美学校申请中,分成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板块。
硬实力因素包括申请人的在校成绩(GPA)、语言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班级排名和就读高中的威望等等。这个板块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分”,和中国的高考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变了些花样而已。
软实力因素则包括学生的文书、简历、课外活动、推荐信、面试等等。所谓背景提升,多和这一板块有关。
众所周知,英美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同时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而这几个方面究竟如何评估,软实力的几大项实际上提供了衡量指标。
比如,网申系统一定会让学生填写课外活动list,有些甚至要求提供简历(Resume/CV)。经验丰富的招生官用眼睛一扫,十秒钟之内应该会对学生的软实力背景做出一个基本判断。剩下的再交给文书、推荐信(非学术)和面试环节,深入了解学生是怎样一个人。
虽然英美高校录取对活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是中国中学的教育环境却很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平台。
先说普高。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有些学校尚且还能提供一些活动机会,但即便是国际化比较好的学校,最多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而在二、三线城市,这样的活动机会就更少的可怜了。学校指望学生的高考成绩冲业绩,活动这些东西根本想都不用想,不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就算不错了。因此,学生欠缺活动自然不可避免。
国际高中的情况虽然好一些,但也不容乐观。无论是公立高中的国际部,还是直接开设AP、A-Level或IB课程的私立国际高中,虽然形式上借鉴了西方教育的模式,但不得不说,落地后难免形成中国特色。
比如,很多国际高中的办学初衷是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引入中国,在这个模式下,学校必然会关注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但是,这样的操作有一个弊端,如果学生是从高考体制下半截转过来的,恐怕无法马上适应,而这些理念在孩子身上见效需要时间,是个长期过程。可惜时间不等人,既然选了国际高中,就是为了将来出国留学做准备的,如果孩子GPA上不去,标化出不来,申不到好学校,家长和孩子选择国际高中图什么呢?换句话说,家长还在用对普高升学的期待对待着国际高中。
既然如此,为了能够吸引更好的生源,抚平家长们的忧虑,尽快让家长从孩子的成绩上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些曾经抱着教育情怀的国际学校也只好转变办学策略。不少学校不仅将曾经的国际版英文教材清一色的变成了中文版教材,甚至还玩上了刷题补课那一套。至于活动,象征性的安排一下,就差不多了。
“背景提升”的应运而生
国内的学校提供不了充足的活动平台,而美国大学对活动的要求又如此之高。当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时,火爆的“背景提升”市场就应运而生了。
目前国内的背景提升项目大致分成两类:学术型和非学术型。而这两种类型都可以让学生留在国内,或者将学生送去国外,具体选哪个,纯凭学生的消费能力。
学术层面上,最典型的是夏校。美国高校自己的夏校是认可度相对最高的(注:有些顶级名校的夏校也比较一般)。不过,不是人人都这般幸运可以成功申请到靠谱的夏校。于是,各大机构开始利用自己的资源邀请国外名校教授暑假到中国来教夏校课程,并向学生承诺提供教授推荐信。
当然,瞄上这个市场的可不仅是国外的教授、讲师们。挂着国内这科院、那科院名字的背景提升项目也是屡见不鲜,包装起来丝毫不比藤校的招牌差。短到1个星期,长到2个月,无论是理科工科还是人文社科,总有一款能适合您。
非学术型背景提升项目的花样就更多了。最常见的当属各类志愿者活动项目,远到欧洲、非洲、中东、南亚、南极,近到本省、本市、本镇、本乡、本村。喂大象的,盖房子的,教小孩的,搞权利运动的,每一项都有精致的宣传和包装,仿佛只有参加了这个项目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世界情怀。
短时间的“背景提升”含金量究竟有多少?
既然背景提升项目花样百出,那么质量也就难免参差不齐了。至少从我自己的学生来看,对市场上“背景提升”项目感到满意的少之又少。
事实上,市场上的绝大部分背景提升项目有一个致命的先天缺陷——时间太短。
从申请策略的角度讲,学生的活动不在多,而在于深。对于同一个活动,当参与的时间足够长,投入的精力足够多,那么学生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如果仅仅不痛不痒地参与三、五周,可能学生连项目的具体内涵和意义还没搞明白,就草草结束了。
比如,有个学生曾在高一暑假选择了一家市面上的背景提升项目,到非洲国家肯尼亚做野生动物保护的实践与调研。这个项目听上去非常高大上,“世界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联合国”等宣传字眼往上一摆,学生仿佛可以想象自己置身在非洲大草原,骑在大象背上,和斑马、长颈鹿们一同看日落的场景。
然而现实却和自己的幻想大相径庭。整个活动持续仅两个星期,所谓的调研活动仅有一天,剩下的时间几乎就是在营地里喂喂大象,帮大象洗洗澡。而真问到有什么收获时,学生憋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其实但凡动动脑子,也知道这个活动意义有限。
比如,有的项目召集学生跑去东南亚盖房子,每波学生盖几周,一盖就是好几年,换了几波学生还没盖完呢。我大中国房地产市场这么发达,据说一线城市工地搬砖民工时薪比翻译员还高呢,却把上万块钱扔出去造福东南亚民众,这等情怀真让人难以理解。
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背景提升”?
想破头脑去参加市场上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背景提升”项目,含金量不可保证不说,所耗费的时间、精力、财力有很大可能都打了水漂。那么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并且可以确定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受到认可的,由权威组织/机构所提出的项目呢?
爱丁堡公爵奖创立于1956年,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即爱丁堡公爵与德国教育家库尔特·哈恩共同发起。鼓励14岁到24岁的年轻人通过完成要求时间段(至少半年以上)的参与社会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和提高体能、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并热心助人,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爱丁堡公爵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目前已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的译名和头衔为青年人提供挑战机会。在英国称为“爱丁堡公爵奖”,在印尼称为“总统奖励”,在葡萄牙称为“亨利王子奖”,在新加坡称为“国际青年成就奖”等。在中国,香港、澳门已经将“爱丁堡公爵奖”纳入教育体系,由教育部统一管理和执行,金奖和银奖获得者都会接受各界名流的颁奖。
爱丁堡公爵奖的公开数据显示,在2018、2019年期间,共有来自全球46.2万的孩子们参于了该奖项的各项活动中;其中,当年新报名人数为28.8万人。在2018/19年度,有15.3万的参与者最终获得了爱丁堡公爵奖的铜奖、银奖或金奖,其中获得金奖的总人数仅为1.2万人。预计在2021年,当年新报名参与该奖项的人数将达到35万人。
根据布里斯托大学招生部主任Angela Milln的说法,爱奖是申请大学时的一项“资本”。她说:“学生的学术潜力和对所选专业展现的热情和决心是决策中重要的因素,爱奖能很好佐证参与者在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剑桥大学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尽管该奖项确实有助于学生展示其自律,毅力和时间管理等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挑战过程中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
毕业生就业评论网站The Job Crowd的董事总经理 Kellen Mitchell 表示,在激烈的竞争中,青年迫切需要找到脱颖而出的方法。
“参加面试的青年们需要有强而有力的例子证明他们拥有企业所需的能力,例如领导力和团队合作技能。尽管青年们需要花时间来演示他们在爱奖中培养的能力与他们所申请的职位息息相关,但毋庸置疑,爱奖就是那强有力的证据”他说。
当前已有4000+中国青年正在参与爱丁堡公爵国际奖挑战!你是下一个吗?
全英体育是首批获得爱丁堡公爵奖官方授权的开放奖项执行中心,也是深圳首家独立运营中心。
更多关于爱奖的信息咨询请见公众号:全英爱丁堡公爵奖执行中心。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新闻资讯 / NEWS AND INFORMATION
2024-05-24
2024-03-18
2024-02-09
2023-08-31
公司邮箱:jane.dong@aetennis.cn